「針對某些事情,在我們能夠完成之前必須要學習,通過動手做才是學習。」--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何為體驗教育?
體驗教育是一種哲學,導師通過活動課程,有目的地鼓勵學習者參與並直接從中獲取經驗、了解重點,並通過反思和實踐來增長知識、發展技能、建立價值觀,成為能對社會、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
體驗教育是一種通過動手實踐來學習的教育模式,故此,體驗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學習者明白他們自己在做什麼,並且一邊思考,一邊感受,一邊獲取相關的經驗。藉著對所得到經驗的反思,發展、增強個人的創造力、批判能力、解決問題及決策的能力,並將學習得來的新技能、新經驗及新思維再次實踐和應用,達到良好的預期成效。
「學習與成長需要透過勇於挑戰、經驗累積以及反思。」-- 國際體驗教育協會
經驗學習模式 (庫伯)
資料來源: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learning-kolb.html
「學習是一種將經驗轉化成創造知識的過程。」-- 大衛・庫伯
根據庫伯 (1974, 1976, 1984) 對經驗學習模式的說明,過程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並在體驗中得到認知。
- 具體的經驗(感覺)
- 讓學習者全身心投入一種新的體驗。
- 反思性觀察(看見)
- 學習者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
- 抽象概念化(思考)
- 學習者必須理解所觀察的內容,進而消化形成合乎邏輯的概念或知識技能。
- 主動實踐(動手做)
- 學習者要驗證所獲取的新經驗或新技能,並將其運用到制定策略或解決問題上。
資料來源: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learning-kolb.html
https://facultyinnovate.utexas.edu/teaching/strategies/overview/experiential-learning
漢鼎書院的體驗教育
「體驗+思考=學習」-- 約翰・杜威
在漢鼎書院,我們採用庫伯的體驗學習模式來設計一系列學習體驗課程,其包涵以下元素:
- 反思、批判性分析及綜合
- 提供機會使學生主動學習、決策及有責任感
- 增加學生在智力、創造力、情感、社會意識或體能上的發展機會
- 體驗學習還包括經歷事情的後果、當中的錯誤和成功
我們相信,透過正規、加以引導、真實的體驗,我們的學生:
- 透過反覆的行動實踐和反思,可加深對知識的學習
- 通過練習和反思發展技能
- 在創新的環境下,支持學生建立新的思維和新的理論
- 拓展他們的學習範圍,將戶外學習或實踐所得帶回學校分享
資料來源:
https://facultyinnovate.utexas.edu/teaching/strategies/overview/experiential-learning
在漢鼎書院,我們將會為學生提供成長和發展的空間,確保學生經過十三年的校園生活,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從小學開始,我們會提升小學生在日常學科以外的能力,著重於接觸和體驗。透過一系列體驗學習課程發現自己的興趣,增進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培養基本禮貌和待人處事的良好態度。高年級學生則著重發展已有的專長,精益求精。學生將會運用其在小學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進一步發揮潛能,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並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項。這對他們在更大領域的發展會有一定的作用,能促使他們活學活用,在課堂內外都表現卓異。
漢鼎書院老師是統籌體驗學習課程的主要負責人,了解不同課程的目的和學習成效。我們會安排老師以小組形式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更會有專項教練協助課程。小組老師將扮演導師及安全人員的角色,力求讓學生在安全環境下,多探索、多發掘、多實踐,並能反思、分享學習成果。導師更會與學生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提升學生的思考和創造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透過體驗學習課程,學生可以看到老師們在課堂之外的另一面,反之亦然。此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老師或老師對學生的認識及了解,這也使老師有機會了解學生的校內校外情況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與喜好。
我們的指引原則:
- 鼓勵學生學習、創造和實踐
- 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文化交流、溝通的多樣性學習平台
- 促使學生尊重異質文化及自然
- 使學生具備各方面能力,包括觀察、反思和經驗實踐
- 讓學生通過過往經驗及反思,能將新經驗運用出來
- 給予學生提高領導力和團隊和諧合作的機會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 荀子《儒效篇》